唐伯虎是个天才,自打小起村里人就一直这样夸耀他。但不是假夸,是真天才。在这个世界上就是存在着这么一种奇特的人,他们似乎不需要悬梁也不用刺骨,天资聪颖,读书也无需多用功,有着过目不忘的功能,从而学富五车、纵横古今。 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才,天生的。是普通人用尽一辈子的精力也无法赶上的,你说气人不气人吧。一般这种小说级人物只会出现在名门世家,但唐伯虎却是平常人家出身。 唐伯虎,本名唐寅,字伯虎,小字子畏,号六如居士、桃花庵主等,苏州府吴县人。出生于 1470 年,出身商人家庭,父亲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。 十六岁那年,他参加秀才考试,一举高中第一名,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在苏州的天空升起。自此,他成功踏入苏州当地才子圈,结识了祝枝山、文徵明、张灵等一众意气风发的才俊。 十九岁的唐伯虎,风华正茂,与徐氏喜结连理。婚后的日子甜蜜而温馨,他们很快迎来了爱情的结晶,一个可爱的儿子。 然而,命运的齿轮在唐伯虎二十四岁本命年悄然转动,一场巨大的风暴向他袭来。先是父母相继离世,那沉重的打击如巨石般压在他的心头。 紧接着,妻儿也被病魔夺去生命,悲痛还未消散,妹妹又离他而去。这一连串的打击,让唐伯虎一度陷入绝望的深渊,仿佛整个世界都崩塌了。 在他最黑暗的时刻,好友祝枝山如一道曙光出现。祝枝山耐心劝导唐伯虎,让他重新振作起来。于是,唐伯虎抹去泪水,开始发奋读书,他要在书海中寻找新的希望。 时光荏苒,二十九岁的唐伯虎参加应天府乡试,以解元之名荣登榜首,那荣耀的光芒再次笼罩着他。 本以为一路光明的他,好景不长,在明弘治十二年(1499)科举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后,他看到今科状元正向他招手呢。 事情发生了,他就被卷入“弘治会试泄题案”之中,哪怕拿了满分考卷也与他无任何瓜葛了。 事情有起因是这样的,弘治十二年,唐伯虎满怀信心地踏上了前往京城参加会试的旅程。在这一路上,他结识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人 —— 徐经。 徐经来自江阴,家族是当地的巨族,家中富有。徐经对唐伯虎的才华仰慕已久,两人结伴而行,一同前往京城。 到了京城,其他考生都在馆舍中静心备考,可唐伯虎和徐经却按捺不住。唐伯虎本就名声在外,再加上徐经财大气粗,他们二人四处拜访官员。 尤其是他们拜访了礼部右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事程敏政,程敏政学识渊博,是此次会试的主考官之一。 徐经因仰慕程敏政的文采,希望花钱替已故的祖父求得一篇墓志铭,唐伯虎也想花钱替自己的恩师求文,程敏政没有推辞。 会试开始,程敏政出的考题极为冷僻,众多考生看到题目后都一脸茫然,无从下笔,觉得上榜无望。然而,唐伯虎却下笔如神,考完后喜形于色。 当大家聚在一起讨论谁会是金科状元时,唐伯虎喝了点酒,张狂的毛病犯了,口出狂言道:“金科状元必定是我唐寅!” 这一番话,引起了其他考生的不满和怀疑。很快,市井间流言纷纷,都说唐、徐二人与主考官程敏政之间有不可告人的交易。成绩发榜后,唐寅和徐经二人成绩优异,特别是唐寅,更是金科状元的不二人选,而选定唐寅的人恰恰是程敏政。 有人向官府反映了此事,孝宗皇帝得知后十分生气,下令彻查。在严刑拷打之下,唐伯虎和徐经也没有招供。 最后,经过调查发现,虽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程敏政出卖考题,但他收钱替唐、徐二人写文的事被人知晓后大做文章。最终的处理结果是:程敏政被勒令退休;徐经被贬为小吏,不得为官;唐伯虎也被贬为小吏,永世不得为官。 这一场 “弘治会试泄题案”,成为了弘治年间最扑朔迷离的大案,也彻底改变了唐伯虎的人生。从此,唐伯虎对前途心灰意冷,开始了他四处游历、纵情诗画的生活。 一场 “弘治会试泄题案”,让他受牵连入狱,自此命运急转直下。被贬为吏且永不录用的他,仿佛从云端跌落谷底。 曾经的踌躇满志被现实击得粉碎,他丧失了进取心,开始游荡江湖。在技院与诗画之间徘徊,他试图在这喧嚣与宁静的交织中寻找一丝慰藉。 晚年的唐伯虎生活穷困潦倒,时常依靠朋友的接济度日。曾经的辉煌如同夏日天空中短暂闪耀的光芒,如今却被阴云密布所笼罩。 他的人生,高起低走,恰似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,让人感慨万千。在这一事件后,声誉扫地的他,身边的人纷纷离去,生活陷入了困境之地。 为了生存,唐伯虎接受了宁王的再三邀请,成为其军师。然而,命运再次跟他开了个玩笑。上班没几天,他便撞破了宁王的谋反之心。恐惧瞬间笼罩着他,深知卷入其中的危险,他决定以装疯卖傻之策逃离。 之后,他又投身于书画创作之中,以贩卖字画为生。在为生计奔波的过程中,他的画与诗渐渐多了起来,而这其中也蕴含了他对生活的感悟。 《落花诗册》便是这一时期的杰作。当他看到地上凋落的花瓣,落英满布,不禁联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,心中怅然不已。胸中的块垒郁勃无由化解,唯有借风云月露以排遣。 看似伤春,实则是在抒写自己的痛苦遭遇。他的人生正如这落花一般,充满了悲伤与苍凉。用行书写就的 30 首落花诗,全卷长度将近 10 米。笔力凝重雄健,展现出郁勃难解之情,情感与书法意境完美融合。 在用笔上,唐伯虎汲取颜真卿的优点,点画圆融浓润、沉实丰劲。同时,又保留了自己流美飘逸的特色,笔势俊丽轻灵、婉转自如,字体端丽清健。 唐伯虎《落花诗册》用笔独具匠心,笔画遒劲丰润且灵活自如,中锋用笔使线条圆熟流畅,还融入隶书笔法,增添古朴庄重感。结构上因字取势,正奇相间,字与字、行与行错落有致,富有节奏感。 章法上呼应有序,疏密得宜,增强艺术感染力。整体风格风流潇洒,字体优美,尽显唐伯虎的才情与个性,且书卷气十足,蕴含深刻感悟,具有极高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。 全册共计 30 首诗,在之后的日子里,唐伯虎每每想起自己的遭遇,便会再次书写落花诗。 每次所录诗作的数量、内容不同,书法风格也各异,这也造就了落花诗墨迹的多个版本,且皆为真迹。 如今所见的唐寅落花诗真迹有四本:苏州市博物馆藏本、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藏本、辽宁省博物馆藏本和中国美术馆藏本。 《落花诗册》已成为珍贵的 “艺术瑰宝”,其中一件被收藏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。虽专家估价其市场价值高达百亿,但故宫专家多次购回意向均遭拒绝。声明: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!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|